博览群书:据了解,学苑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文史类图书,出版社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医药方面书籍的?
孟白:十分抱歉,我先纠正一下。我社在1999年定的出版方向是以中华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为主导,不是限于文史类图书。我来学苑出版社的时候,出版社刚成立五六年,当时尚处在摸索阶段,所以只要能赢利的书,我们都出,包括文学、历史、科技等方面,涉及的类别非常广。后来才有所偏重,逐渐往医药这边倾斜。我社的主管主办是九三学社中央,上一届和这一届的主席都是著名医学家、院士,这对我们偏重医药的出版也有些影响。在逐渐摸索中,我们更偏重的是中医中药。因为西医图书的出版在当时做得已经很成熟了。而出中医方面图书的出版社虽然也不少,但并没有形成“垄断”。而且,中国传统医药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,因此我们近十年更侧重中医中药。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压力比较大,不过,当时就想,即使赔钱也做,要先占领这块地盘。就这样慢慢地坚持下来了,现在我们在医药卫生这方面做得比较游刃有余了。
现在主要是对中医古籍和名医医案的整理。我一向认为创新要在对过去的学术、文献尽可能充分深入地了解的基础上进行,才不至于沙上筑塔。中医讲究的是意会,靠的是感悟,而过去行医的人文化水平有限,各人对经典医药书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别,一些正确的理解和感悟在传承中也难免会流失。我社与一些出版社正在做这方面整理工作,究木之本、溯水之源,即所谓正本清源。希望对中医的传承能够有所帮助。
博览群书:学苑出版社只定位在中医一方面吗?怎样继续深入下去呢?
孟白:要讲深入下去,就得走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路子。中医讲经络,但经络到底是什么?总不能老讲些虚幻的东西,科学上能解释吗?为什么针灸耳穴可以医胃病呢?这在西医上似乎是很难讲得通的。有位学者,也是我社的作者,她本身是学西医的,博士学位是在德国拿的。她提出了一种假说:中医讲的经络,在物质上是通过生物电电流实现的,这个假说是否成立,有待多学科专家再研究,但这是一种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的尝试。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例子。现在我国和外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在对一些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化学、生物分析,比如说板蓝根。但是,大家都知道,中药是讲究配伍的,中药最大的特点是因人而异,年龄、性别、体质不一样,季节不一样,用药也不一样。仅对单味药分析意义不大,还要再对处方中各味药混合产生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。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刚刚开始,今后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成果。
博览群书:中西医的结合,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
孟白: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路子很宽,当然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,需要各种专业的人士一起合作,而且可能会用五十年,一百年,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。出版社就是希望把不断产生的成果出版,来唤起更多人的兴趣,为中西医的结合做出一点贡献。
博览群书:现在一些出版社忙于出版各类畅销书,市面上各种养生保健的书也很畅销,商业价值很大。学苑出版社有这方面的考虑吗?
孟白:全国每年出版几万种新书(不包括教材),畅销书连两千种都到不了。畅销书还是占少数的。做畅销书,有一个机遇问题。第一,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,遇到了,就做;遇不到,强求也做不成。第二,做畅销书实际上不在内容,而在于方式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出版社找一些好的出版方式,这类书就容易获得市场了。再就是作为一个出版人,我追求的首先还不是商业价值,我的目标就是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书,过几十年还会有人提起这本书,还会有人用得着这本书。这才是作为一个出版人的成功。
博览群书:也就是说学苑出版社的定位就在于做好专业书籍,保持自己的特色。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几本书籍,比如王鸿谟教授的《察颜观色》,马王堆的《从头到脚有毛病――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》等,主要是面向大众的还是专业人士的呢?
孟白:这些书是面向大众的。我社也做了一些面向大众化的尝试,出版了一些非学术的但是具有学术性的书籍,这样的书比较受读者喜欢。医务工作者可以看,当作专业的参考;老百姓也可以读,学习一些医学常识。《察颜观色》是王鸿谟教授在电视台上做的讲座,讲指甲的颜色、脸色、眼睛的颜色等和身体状况的关系,内容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,比较吸引人,大众和医务工作者都能看。我社的编辑觉得把这样一个节目做成书应该很有意义,就跟王教授对讲演稿做了改编,一起做成了这件事。这本书的反响挺好,三个多礼拜卖了一万三千册。王教授本身是中医世家,又是医科大学的教授,在这方面是很有权威的。他几年前还在我社出版过《中华经络学》专著,这部书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的“三个一百”工程。这也是我们与他联系出版《察颜观色》的必要条件。下一步王教授还会在天津电视台等电视台开办讲座。可以预计随着讲课的深入,《察颜观色》的销量还会增加。
博览群书:最近曲黎敏教授很多谈中医养生的书,比如《从头到脚说健康》等在书店卖得很火。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马王堆的《从头到脚有毛病――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》,逆风而动,指出了曲黎敏书中的错误。出版社出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?不担心有人说借机炒作吗?
孟白:我一直认为,曲黎敏的书不错,绝大部分内容是确切的、有意义的。而且曲黎敏现象像于丹现象一样,即便他们讲的内容有个别不准确之处,但 起码让老百姓对这方面东西感兴趣了,把学术内容向大众普及了,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不过,于丹也好,易中天也好,他们讲的是历史和文学,个别地方说错了,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。但是曲黎敏讲的是医学知识,如果有差错,会对数以十万、百万计的受众产生不良影响,这就要求内容必须严谨,是不能出错的。当然我们出这本书,包括写书的作者,绝对不是针对曲黎敏,只是出于一种专业人士的良知,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的不良影响。我们要表达的想法就是,专业的事情应当由专业人士讲,医疗保健的问题应当由真正从事医疗专业的人讲。也提醒写书的作者,以后写书要严谨。
当时也担心有人说是在炒作,接这本书的时候我犹豫了两个礼拜,就是这个原因。但是在我读了书稿之后,认为作为学者和出版者,有责任指谬纠偏。但是这本书发行得不太好。原因是书店里曲黎敏的书正卖得很火,两相权衡,书店还是先保证曲书的销量。我对此也无所谓,我们会在一些医学的网站上发布书的内容,老百姓可以免费浏览。只要能达到纠错、保证百姓得到正确医药保健知识的目的,就可以了。
博览群书:现在医药方面的出版社很多,竞争也很激烈。学苑出版社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,走出自己的特色呢?
孟白:找空白点。现在竞争得很厉害,想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太难了。但某些领域虽然做得很透,看似没有空间了,但还是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可供挖掘。空白点有两种,一种是容易被人忽视的,比如我们社推出的《察颜观色》一书,就从色诊或者说比色诊更宽的领域入手;再如我社和群言出版社合出的《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》,面向农村,虽说定价达到39元,但因其内容实用,已经发行了近十万册。还有一种是在一些新的学科,尤其是一些学科交叉中产生的分支学科里寻找空白点。中医中药发展比较慢,新空白点比较少,不易发掘,但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,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比较好的成果。这对图书出版业来说,无疑是个好消息。比如中西医的结合,就有相当的发展前景。
博览群书:现在老百姓保健意识提高了,对各种养生类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市面上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尽管琳琅满目,但质量良莠不齐,读者在选择上有些无所适从。您作为一个专业人士,对读者在这些书的选择上有什么好的建议?
孟 白:很难提出有用的建议。只能是读者通过比较、知识积累逐步提高鉴别能力,进行“自然选择”,没有更好的办法。实际上,市面上的医学类书籍大部分还是好的,内容即使有雷同也问题不大。一些问题比较大的书籍国家也会通过一些相关制度给予限制和禁止。我希望媒体多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健康知识信息,通过向老百姓普及医学知识和医学常识,逐渐提高老百姓对这些书的辨别能力。
博览群书:关于学苑出版社以后的发展,您有什么打算?
孟白:我想,出版社涉及的领域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,出版社转制后还是文化企业。现在有几个领域我们已经迈进去、扎下来了,文史考古、医药卫生、民间文化方面,就把这几个方面做深下去。如果要开拓新的领域,可能要联合其他方面的力量,进行重组整合。比如民间艺术、拍卖典当这些方面的书今后可能会涉及一些。别人都在关注的东西,我们可能就不会再去涉及,比如前面提到的畅销书,重复没有意义。中华传统文化,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分,国家越来越重视,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。过去十几年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我社都坚持不辍,而且已经获得海内外这一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,今后没有理由不把它当作我们的发展重点。学苑出版社出生时先天不足:一没资金,二没资源。随着不断的开拓和积累,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,在未来的时间里,我们会开垦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